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天天快讯:2700亿砸向“重返年轻”科技,硅谷富豪痴迷延寿还春,成果如何?

2023-06-16 21:06:50 海峡新干线

谁不害怕老去?谁不希望活得长?

在耶鲁大学发起的“世纪100问”大调研中,“人类能否攻克衰老“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医学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富豪挥金如土般用钱续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资料图片)

某知名港富豪曾高喊“情愿用1000亿身家换30年寿命”。而据CB Insights提供的数据,2018年,投资者向老龄化和抗衰老初创公司投入了超过8.5亿美元。到2024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710亿美元。

当巨额资金持续涌入,这类所谓的“重返年轻”的技术研究能否落地成为现实?

01.7000亿砸向生物研究,硅谷富豪渴望返老还春

5年前,4名中国富豪飞往乌克兰,接受所谓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引发公众热议。他们并不是为了治愈什么疾病,而是想通过所谓的生物技术干预,延长身体的健康状态。

这一去大概只有2-3天,费用却高达59.8万元人民币。不大的诊所里,挤满了中国人,甚至每一位医护都紧急恶补了中文,以便更好地服务来自中国的顾客。

乌克兰诊所里的中国富豪生意,还只是冰山一角。

8年前,《华尔街日报》爆料,美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深信年轻人的血液中藏有一种特殊酶,能使人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青春活力。因此他几乎每季度都会与18岁年轻人“置换”血液,一次花费约8万美金。

尽管因为难以评估的生理风险以及伦理争议,这项耸人听闻的“生意”被美FDA紧急叫停。但这股风气仍然屡禁不止。近日,科技巨头、身价过亿的布莱恩·约翰森招募17岁的儿子与70岁的父亲,来了一场三代血液置换,令人瞠目结舌。

无论是干细胞干预、还是获取年轻血液中的特殊酶,这群科技新贵们似乎格外信任现代生物研究的力量,其中也不乏一些科技含量极高的举动。

前世界首富贝索斯便创下了这一领域的惊人投资。60岁这年,他大手笔投资了30亿美元,创建大名鼎鼎的Altos Labs,一连集结了4位顶尖科学家,参与细胞重编程研究,并宣称“短期内不指望盈利,立志要把青春拉长50年”。

闻名遐迩的某华人首富同样在生科投资界声名远播。港媒笔下,他自己就曾包机飞往加尼福利亚,尝试爱沐因辅酶前代技术,留下一句“如回到20岁后生仔“的评论。继而在2017年,豪掷2500万美元押注背后美生物科技公司。

恐惧、欲望、财富交织之下,一个巨大的生物科技产业链应运而生。

02.多国持续突破,加码布局老龄产业

生物学名著《Biology of Aging》这样定义衰老: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细胞不断分裂,活力下降,但这类“失活”的细胞不会自行消失,它会分泌出老年相关分泌表型(SASP),诱发炎症、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感染年轻、健康的细胞,进而引发体力、精力、机体功能断崖式退行,各类衰老伴生的状况也随之而来。

目前学界主流研究方向,便是通过技术干预,控制老化分泌物所引发的“溃败”。

一些更成熟的控制SAPA分泌的技术陆续出现。哈佛P.G抗衰实验室发现一种细胞内关键酶,被认为“拉开了时代大幕”。

早期实验中,这类提取自金枪鱼、鳄梨中的“天然酶”,广泛参与了人体能量合成与代谢,并表现出了清筛老化相关分泌物SASP的潜力,老龄受试体的端粒、细胞线粒体等衰老标识表现出正向变化,老龄受试体的健康生命周期被拓展20-30%不等。

数年后,美、日、中相继进行临床实验,很快掀起了一阵资本狂欢。

国内生科企Geneharbor绕开哈佛、日产成果的化学提纯专利,改向FDA、GRAS申请膳食补剂并获得批准。2019年这一技术转化为国内的“爱沐因”等产业成果,点燃富人圈层,并完成后续多次升级迭代。

国内巨头京东、东南亚电商Lazada、shopee等渠道看重该类技术成果背后的市场潜力,打出时光胶囊等口号,填补其大健康品类线,迅速火遍国内及东南亚市场。《中国商报》专题报道中,这类技术被比作“健康界爱马仕”。

世界三大投行之一的Merrill Lynch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为1100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扩大至7000亿美元。

纵观整个资本市场的玩家,谷歌、Facebook等科技企迅速涌入。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2.3万家公司加注生命科技领域,上市IPO企业高达650余家。而爱沐因等现象级出圈,仅仅是该技术产业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小切面。

03.门槛居高不下,天价科技为谁服务?

在前沿生命科技产业化日趋成熟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这些技术成果究竟给谁用、普通人用不用得起”等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一份来自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地穷与富两个群体的平均寿命相差约14岁。该结论与英国统计局同期取得的调查结果惊人地吻合。

更有专家分析,随着生命科技大爆发,这种不公的状况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毕竟投入了巨大资金财力的技术成果一上市,往往以不菲的价格将多数普通收入者拒之门外。

不可否认,当下相关的生物产业链如火如荼、蓬勃兴起,但究竟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何时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仍是一个悬停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