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腰斩,也犯不着忧心忡忡|今日热文
最近,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结婚人数为 683.3 万对。这一数据创下了 1986 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 1986 年以来的数据)以来的新低。
(资料图片)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经过媒体记者的梳理数据发现,这是自 2013 年达到 1346.9 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第 9 年下降。其中,2022 年结婚登记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 80.3 万对,下降 10.5%。9 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 49.3%,下降幅度近半。
▲ 1986~2022 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制图 / 冰川)下降速度惊人,这让很多人口学家忧心忡忡。
一
如何解读这个数据呢?
一方面,结婚人数创新低,跟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是密切相关的。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 956 万人,为 1962 年来最低;人口负增长 87 万,人口增长第一次出现负值。
不同于欧洲的许多国家里,不介意非婚生育,结婚率与生育率脱钩;在中国的文化里,非婚生育等同私生子,很少人会绕过结婚制度生孩子。中国结婚率低迷的最关键原因,就是大家不想生孩子了。
另一方面,适婚年龄的这一代人,竟然是史上人口最多的一代人。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出生率数据推算,从 1981 年到 1997 年,这 16 年人口出生数每年都超过 2000 万,1987 年竟高达 2500 多万。即便是到了 2000 年,出生人口也有 1700 多万,是现在出生人口的两倍。
然而,这多么适婚青年,竟然还有很多没有结婚的。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中国结婚率最高的,是在 1987 年,结婚率为 17.2 ‰(每千人),与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正好重叠的。而到了 2021 年,结婚率只有 5.4 ‰,不到峰值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独特的现象。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22 年美国男性和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分别为 30.1 岁和 28.2 岁,十年前则是 28.6 岁和 26.6 岁。即使是疫情前的 2019 年,美国人结婚率也已经降至自 1867 年以来的历史最低,6 ‰。
欧洲国家更低,英法德意西俄等国,千人结婚率均为 4。近 50 年来,他们的结婚率一直走低;不过,这些国家的情侣共同生育、共同抚养孩子很普遍,结婚率对我们来说不太有参考意义。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东亚国家日本。
在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上公布的《2022 年男女共同参画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 年日本结婚率为战后最低,且少子化问题依然深刻。男性每 4 人中有 1 人(25.7%)、女性每 6 人中有 1 人(16.4%)选择单身,在 30~40 岁的单身群体中,男女分别每 4 人中有 1 人没有结婚的打算。根据日本政府的不完全统计,日本 2020 年的单身人口约有 4930 万人,将近五千万人的数据,单身人口比率超过 44%。
中国在 " 少子化 " 与 " 老龄化 " 上面,已全面追赶日本了,很有可能,在 " 不婚 " 上也会步日本后尘。
二
中国的结婚率为何下降,还可以看看出生性别比。这一代适婚年龄的人,主要出生在上世纪 85 后到 00 后之间。80 后这一代,出生性别比在 108 左右浮动(即每出生 100 个女孩,就出生 108 个男孩);90 后和 00 后,出生性别比高于 110;而 00 后的男女比例失衡更严重,性别比高于 115。
这意味着,现在适婚年龄的人里面,男性比女性多得多。仅以中间值 110 来算,就算所有女性全部结婚,每 100 个适龄男性就有 9.1 个是空出来的、没有女性匹配的。再过几年,等 00 后大规模进入婚恋市场时,会有百分之十几的男性是绝对剩余的。
不是不结,是没有女性。
从社会因素上来看,有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首先,是女性教育与地位的提高,她们不必依附于男性、不必依附于婚姻,就能自给自足。如果希望她们走进婚姻,就要让她们相信,婚姻能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能更快乐。如果给女性看到的婚姻,就是忙不完的苦役、操不完的心,那何苦呢?
其次,婚姻既然跟生育紧密相连,那结婚就必须考虑房子、户口、收入、父母经济情况、是否有足够的育儿耐心、孩子上学、就业 …… 数不尽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光是房子和孩子教育,就让多少年轻人望而却步,掏空六个钱包,也未必能买得起。
再有,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高了。无论男女,都希望对方能在经济、感情、性、事业合作、生活情趣、消费习惯上,处处能与自己契合,最好永不变心。但这种要求极其难以达到,能满足几条的都不容易。如果有十全十美、两情相悦的知心爱人,谁不愿意结婚呢?
关键是,现在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或预测,变了。在中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大家都相信 " 道路就算曲折,前途也是光明的 ";但经过疫情三年的折腾,见多了世态炎凉众生相,不少人对未来的预期也变了。
这种心态下,有些人只想苟着,并不想迎来新的人生,也不想创造新的生命。
三
但话又说回来,我并没有那么绝望。
不是说我想到了什么提高结婚率、提高生育率的救世良方。而是说,我们不必认为,结婚率就一定是要节节攀升、人口出生率就一定要一年更比一年高的。这是刻舟求剑。
别忘了,中国早已 14 亿人,地球也已 80 亿人,按自然界的规律,生物数量到达一定的峰值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减少,与地球达到平衡共存,不也很好么?
当然,由人口高速增长,猛地掉头转到老龄社会,转型期是困难的、痛苦的。但这只是短暂的,资源会重新分配。
而且,我们的社会发展、经济飞升、文明进步,是为了让人过得更好。我不太赞成很多人口学家总是一心一意地想把数据提升上去,只讲 " 如何提高结婚率 "" 如何提高生育率 "。数据只是一种统计工具,我们不是为了数字好看而活着的。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图 / 冰川图库在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情况下,人们是有了更多生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如果说在古代社会里,由于资源的匮乏,人们不得不结伴抱团生活,以家庭为最小单位进行分工、抚养孩子的话;那么,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一个人就能完成社会分工,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不要孩子,而另一些人,自己一个人就能抚养孩子,不需要结婚。
当然也会有另一些人判断,结婚会有更大好处,他们自然会结婚。如果找到健康、好看、体贴、又经济宽裕的男人(女人),两人倾心相爱,婚后浓情蜜意,谁不想结婚呢?
我们想要的是幸福,如果单身就能幸福,那就没必要为了统计数据,而让自己活得不痛快。
有选择权,才有自由;参差多样,才是幸福的本源。
专家们与其悲悲戚戚地关注无法提高、注定下降的数字,不如把精力放在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和公共设施上,为人口转型之后的未来多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