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印度人口世界第一,中国应该担忧吗?人口红利不是靠数量堆出来的
近日,一则来自联合国的预测引发了大家广泛关注,印度正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几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等话题不时见诸媒体,不少朋友担心:我国是否已经失去了过去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印度又会否凭借人口红利在今后的发展中超过中国?其实这样的讨论,大可不必,“人口红利”这件事,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
我们不能否认,人口红利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优势,海量的劳动力和相对低廉的用工成本,让我国得以承接来自西方国家的产业链转移,搭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车,现在也顺利走上了产业转型的崭新道路。
但人口会成为红利,不是靠数量堆出来,或者说谁的平均年龄更小,谁就占优势。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能转化为优质劳动力,最关键的因素是教育。改革开放之初,尽管中国基础差,底子薄,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在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可谓亮眼。
到1978年,中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5%。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能接受小学教育,会识字、能进行数学运算。虽然水平和同时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算高,但会这两样东西,就让那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具备了接受简单培训后能成为合格劳动力的潜质。
现代工业不同于农耕时代,只需要卖力气和运用一些过往的经验,就能搞生产了。工业要求劳动力与机器、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必须有组织地密切配合,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工厂厂长,会容忍招来的员工还要费时费力,接受启蒙教育。而到现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达到2.4亿。相比之下,印度仍然有一半的人口处于文盲状态,半文盲人口也有35%之多。
印度的人口受教育水平为何如此低?原因在于中、印两国治理水平的巨大差异,对印度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种姓制度盘踞印度社会已久,这种制度将印度人分等论级,等级越高的印度人享受的社会资源越多、社会地位越高。
在印度,被视为“低等人”的首陀罗占总人口的45%,被视为“不可接触者”的达利特占总人口的近20%,这些人天然被视为“贱民”。不仅是生活水平上远远不如高种姓群体,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格,都处于缺失状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有65%的人口,生来就不能受教育,只能做社会最底层,我们还怎么发展。还是说一个总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仅靠前35%的人受教育,就能拖动这台巨大的机器?
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印度年轻人,除了在农村种地,或在城市中打零工,基本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又导致印度的营商环境极差,外国资本想去投资,也很难长期留下来,这个国家更加没法发展。
所以啊,尽管印度在人口数量上超过中国,人口结构也相对年轻,但印度社会存在的种种障碍让他们巨大的人口规模很难转变为人口红利。我们不否认,印度有一天,也可能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这些现状,但在他们做到这些之前,印度,终究只是印度而已。